兰州:老旧小区供暖问题很闹心 街道多方努力老楼院热起来

发布日期:2024-05-21 15:38:08 来源: 纳米抗菌管

  兰州市供暖期将从11月1日开始,近日供暖问题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为此本报开通供暖热线,接受市民对供暖的反映和投诉,并与各供热站积极协调联系,为市民排忧解难。您可随时拨打本报供暖热线及反映您的用热问题。

  2018年,为了啃下“老旧小区改造”这块硬骨头,确保居民温暖过冬,酒泉路街道多次与畅家巷134-138号居民沟通了解情况,并与居民反复协商,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由兰州祥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接手,改造升级供暖设备,在居民家中安装分户供暖管道。负责街道供暖改造的党员干部带领着社区书记一趟趟跑住建局、热管办,询问协商审批进度。为了加快供暖改造进度,小区居民推选出业主代表,成立了“代表团”,对供暖改造进行质量监督和问题处理,确保供暖改造按时按点进行。在勘察现场管道、搭建泵房、收缴改造费用等步骤之后,供暖改造工作实现了“有人牵头,有人跑腿,有人监督”,最终让老楼院过上“暖冬”。“这两年冬天家里终于暖和起来了,再也用不着担心因为管道破裂,守着暖气片挨冻了”在这里居住了15年的老住户高娟英和记者说。“街道积极申请政府资金,牵头管网改造,其实就是帮我们在做工作。管网改造好了,供热质量上去了,我们和住户的矛盾少了,距离也近了。”兰州祥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志翔说。据了解,酒泉路街道区域面积0.8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7万余户,5万余人。街道下辖5个社区,有居民楼院183个。全辖区涉及一类居民取暖供热站25家,供热面积205.95万平方米,居民1.7万余户。长期以来,街道结合实际,对辖区所有供热单位严格管理,多次开展专项检查,按照“边检查、边整治”的要求,督促供热单位、产权单位、业主(使用人)进行自查自改。街道还将每年度的供热工作纳入街道管理工作考核中,考核情况直接与各供热单位经济利益(补贴)挂钩,促使各供热单位慢慢地增加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魏女士是居住在安宁区万里厂17号楼的住户,10月22日,她向本报供热热线反映,所在小区的供暖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降温在即,居民们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些供热问题,让家里热乎起来。魏女士说,她所在的小区是公共廉租房,去年小区经过三供一业改造后将供暖工作移交到兰州市热力公司34号供热站,去年17号楼10楼至20楼的住户就没有供热,住户们向热力公司反映后得到的答复是在交接时某个供热设备有问题,因此导致没有供暖。今年住户们询问能否正常供热时,热力公司工作人员说,必须要补交齐去年的暖气费和今年的暖气费后才会发放一张供热卡片,“我们去年没有享受到暖气,补交暖气费不太合理,而且今年暖气会不会正常供还不好说。”魏女士说。

  除此之外,万里厂一些居民还向记者反映,在移交之前小区取暖费是按照热量表来收费的,而今年热力公司却表示,要按照房间平方来收取暖费,“这样算下来,估计会比之前多交两三百块钱,希望热力公司能妥善解决好这样一些问题,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居民们说道。随后,记者正常采访了万里厂小区供热单位兰州热力总公司万里锅楼房负责人郭经理,郭经理和记者说:“万里厂小区17号楼是2018年新建的楼,因为楼上60%的居民把原有的暖气片改装成地暖,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破坏了系统的水力平衡性,会影响流量和热量。另外,住户门口都装有过滤器,滤网的杂质如果没有及时清洗整理干净,也会导致部分居民家里暖气不热等问题。为此,我们会继续跟进,近两日会安排工作人员清理过滤器,确保今年所有居民家里温度都能达标。”“我们不会因为居民去年欠交暖气费而不给居民供暖。”郭经理说,“我们公司之所以发放供热卡,目的是督促居民能够按时缴纳暖气费。对于未缴纳费用的居民,我们也不会不供暖的,在规定供暖时期,还是会按时供暖。”针对居民反映的小区是按照热量表收取暖气费还是房屋面积收取费用这一问题,郭经理和记者说:“因为去年万里厂水电暖进行了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工作,如今改造完成,但包括17号楼在内的6栋新楼的供热数据统计系统万里厂建筑设计企业还没有移交给我们,这导致按照热量表收费目前没有办法实施。因此,我们只可以先采用按照房屋面积收取暖气费,等供暖数据统计系统移交成功后,我们会按照居民实际用量,采用多退少补的办法,对于多收取的暖气费一定会退还给居民。”

  近日本报供暖热线收到居民咨询地暖漏水的问题,为此记者正常采访了兰石雅生活豪布斯卡物业服务中心维修班长刘才庆。刘班长说,依照国家现在的规定,安装地暖是不能有接头的,万一地暖漏水,他们就会采用PERT接头进行解决,并且确保接头处不会又出现漏水。同时提醒告诫住户,不要私自改装暖气,因为如果进行改装,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导致局部或全楼的暖气都不热,一旦改装不合格,还会出现爆管的情况。假如住户一定要改装暖气,必须要通过物业的同意,改装设计要合格,在改装的暖气上加阀门,必须要通过物业的审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